bd半岛体育app下载
产品中心

快报调研丨 竞逐新能源万亿产业链常州如何起势争先?

来源:bd半岛体育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3-10-04 03:31:17

  “这两年常州再一次站在了风口,全国来调研新能源产业的人络绎不绝。”现代快报常州记者站站长李梦雅说,她从2018年开始负责操办“全国主流媒体看常州”活动,去年开始,常州的新能源产业成为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

  和李梦雅感受一致的,还有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产业政策处处长孙志宏,他最近接待了多个来自全国各地的调研团,这次大家来常州考察调研,是看怎么围绕新能源产业链所有的环节进行布局和招商的。

  8月中旬,由多位现代快报记者与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孙瑞东组成的采访调研团,深入常州新能源产业链所有的环节,走访链上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访谈了近60人,通过采访调研常州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经验和路径,解析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的密码。

  采访车刚进入常州,“新能源之都”的各类要素就扑面而来:马路上随处可见绿牌汽车,分布十分密集的充电桩,远处建筑屋顶上大片大片的光伏板,城市街头新能源厂商的大幅广告……

  “一座地级市为何能够做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并打造新能源之都?”这是调研团采访本上写下的第一个问题。通常汽车之城多是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城市,新一线城市能够做成汽车之城的也较少,常州是如何异军突起,并喊出打造新能源之都的?这些年常州围绕新能源产业链又是如何强链补链延链的?

  采访途中,调研团多次听到“3页PPT”的故事:2016年,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带着3页“理想”的PPT来到常州武进区,为自己的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车和家(后改名理想汽车)寻找生产基地。经过多轮密集洽谈,武进高新区以“厂房代建+招投结合”的创新模式深深吸引了李想的团队,“当时武进产业基金还参投了理想汽车7.8亿元融资”,理想汽车常州工厂由此落地。

  从汽车产业链发展上来看,常州原来就有汽车产业生产的基础,并围绕龙头上海的汽车发展,承接了一些产业转移项目。可以说,2016年引进投资理想汽车进一步促进了常州整车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是常州围绕新能源产业链强链补链和打造新能源之都的关键之举。

  “当时引进理想汽车,其实心里没底,相当于押注,但常州赌对了。理想汽车经过多年发展,慢慢的变成了造车新势力中的佼佼者,时至今日常州依然是它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孙志宏说,理想汽车发展最初充满了未知数,常州工厂刚投产时是做低速电动汽车,但没多久这条路走不通了,后来转向增程路线,并专注做SUV车型,逐渐迎来了“天亮”。理想设计生产的几款新能源SUV汽车广受市场欢迎,销量一路攀升。

  一定的先天基础,加上理想汽车的成功,让更多人嗅到了常州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机遇——2019年,新能源汽车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比亚迪选择在常州新北区设厂;2022年1月,比亚迪常州基地一期正式投产。常州北有“梦想”(比亚迪,Build Your Dream)、南有“理想”的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开始形成。

  8月17日,调研团走进比亚迪常州基地,厂区就像一所大学,各类功能分区一应俱全。来到整车生产车间,橙色的全自动机器手臂正在进行车辆焊接,每一条生产线上,工人和智能化机器都无暇顾及外来人员的到来,忙得热火朝天,一辆辆比亚迪海豹、元plus汽车下线,在车间内排成了汽车长龙。

  “去年,我们常州工厂就生产了18.1万辆新能源车,产值达到283亿元,今年我们的产量预计在30万辆。”比亚迪常州工厂相关负责人和记者说,“常州工厂除了自行引进配套,也会同当地企业合作。江苏有产业基础,但在汽车产能利用率方面不高,比亚迪的到来,用自身产能的增量弥补了别的企业的不足。”

  理想与比亚迪两大整车链主的到来,将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带上一个新的台阶。孙志宏坦言,这两家企业没有进入常州之前,常州的汽车产业链已经有较好的基础,到2020年全市产业规模已达千亿元,随着两家龙头整车企业的到来,常州被慢慢的变多人关注,慢慢的变多的企业布局常州。

  和理想、比亚迪一样,北汽集团也在常州持续加码布局,“今年我们北汽重卡不仅要在常州按计划投产上市,北汽重卡的新能源重卡也在全力推进,下线后将进一步填补常州在重卡产业链上的空白,为常州在新能源商用车生产领域增添新板块、开拓新市场。”北汽重卡党委副书记陈青波说,投资15亿元的北汽重卡新能源验证中心今年揭牌,将为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及北汽重卡针对不一样场景制定不同新能源产品研究开发策略按下“加速键”。

  在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脉络中,另一个关键部分是动力电池产业。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就像强磁铁,能够将上下游企业吸引过来。不同于传统汽车的发动机,动力电池给了所有城市平等的机会,常州是率先拿到入场券的一员。

  常州为何能够优先拿到“锂电之都”的入场券?调研中,当地一位资深从业人员分享了一则案例:常州引进的第一家动力电池企业中航锂电(现改名为“中创新航”),原来远在千里之外的河南洛阳,当时中航锂电遇到困境,2015年金坛区把它招引了过来,企业最初的经营同样面临着诸多困难,当地经反复研究后给企业注资,与企业一同进退,最后“起死回生”,“如今他们家的电池装车量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宁德时代、比亚迪。”

  痛失黑马企业,2023年2月,洛阳市委政研室发布了一篇名为《中航锂电改革发展经验对我市发展“风口”产业的启示》的文章,当地官方深度反思“自己养育”的中航锂电为何会被常州抱走,直言“暴露出洛阳市抓‘风口’产业与先行地区从理念到操作层面存在的巨大差距”。

  常州另一家动力电池链主企业蜂巢能源——这是一家近年从常州发展起来的新锐企业,生产的锂电池应用于多家头部车企的汽车,其成长故事也同样精彩。

  8月17日一早,调研团来到位于金坛区的蜂巢能源,企业的大门前架着一座石桥,桥上刻有“蜂巢桥”三个字——尽管才来常州5年,蜂巢能源已经在常州的发展中刻下深深的印记。

  2018年,长城汽车喊出“往南方走,往全球走”的口号,将锂电项目从河北保定带到了常州。蜂巢能源副总裁王志坤说,团队在全国选了很多地方,一个个打分,最终选了常州金坛。

  为何落子常州?“常州产业链配套较为方便,这里有正极、负极、隔膜等上游原材料企业;常州地方政府发展新能源和锂电行业的决心非常大,市区工信、招商系统的人懂锂电产业,政策资源能落到产业关键点上;常州区位优势显著,可以辐射整个华东地区。”王志坤说。

  在蜂巢能源的接待大厅,人来人往,上午2个小时企业团队就接待了多个批次的来访人员。“在常州的5年时间,我们的销售额从0到了100亿元。”王志坤自称“新常州人”,他感慨地说,这得益于常州不断围绕新能源强链、补链、延链、固链,蜂巢能源的常州工厂也从分支变为蜂巢能源总部,“蜂巢人”的数量也慢慢变得多,造出来的电池也慢慢变得好。

  目前关于常州新能源产业链结构,当地主管部门经常会提到“2+5+N”,其中“2”是理想、比亚迪两家整车企业,“5”是包括中创新航、蜂巢能源、江苏时代、时代上汽、北电爱思特等在内的5家动力电池生产企业,“N”是指众多上下游零部件企业。

  “产业链上的好企业来了,上下游企业就会自动跟着进来,链主企业就是当地最好的招商员。”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常州基地总经理周逸说,当初正是应蜂巢能源的要求,海目星来到常州开设工厂。

  海目星激光总部在深圳,是一家新能源电池装备生产企业,他们生产的装备成为锂电企业生产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设备产品对距离有要求,运输距离太长容易造成故障,另一方面离电池企业近,工程师随便什么时间都能到对方工厂调试对接。”周逸说,大家围绕一个产业做产品,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产业链。

  常州厚德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栋和记者说,他们公司之前是聚焦废旧电器电路板的再利用,随着常州锂电产业聚集度慢慢的升高,公司也开始投身针对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动力电池回收再生利用,成为常州新能源产业中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链上的重要一员。

  “把动力电池产业链拆解为32个环节,常州聚集了31个,从正负极、隔膜、电解液到电芯,全国乃至全球细分领域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常州有30多家,产业规模超过1700亿元,去年的增幅是141%,连续三年实现倍增,去年动力电池产量达到108Gwh,装机量2021年是全国的三成。”孙志宏说。

  “今年新春第一会上,常州喊出建设‘新能源之都’的口号。目前新能源产业全面起势,是所有工业领域中增速最快的产业。”常州市工信局综合规划处处长周忆峥和记者说,现在全市各个板块忙着推进新能源产业项目,围绕新能源产业链开展强链补链延链工作。

  一直以来,社会各界有一个发展共识,一旦某一产业上下游企业不断聚集而形成完整产业链条,便有着“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特质。调研组发现,常州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慢慢的开始呈片状发展形态趋势,且每一片区都已经自成体系,产业生态逐渐形成。

  在主城区,武进区有理想汽车常州工厂,新北区有比亚迪整车制造厂,金坛区的动力电池企业赫赫有名——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北电爱思特目前都是排在前列的锂电厂商,溧阳形成了以宁德时代、上汽集团为龙头,上海璞泰来、江苏联赢、科达利等8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

  新北区罗溪镇是常州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一个典型缩影,链上企业已经初具规模,以比亚迪、北汽重卡两大整车制造企业为核心,高标准招引一批优质项目,目前产业链覆盖内外饰件、发动机核心部件、减震器、轮毂、电机、仪器仪表等领域,形成以零部件制造为主、整车制造快速跟进的产品格局。

  常州针对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延链固链工作是一个进行时,没有完成时。8月14日,《常州市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生态工作方案》正式公布,深度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从产业、创新、资本和政策层面强化顶层设计,构建零部件产业ECO。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达5000亿元左右。

  比如,最初蜂巢在规划时,没有预留研发空间,只规划了工厂,但随着发展和竞争,加强常州基地的研发能力已成为蜂巢能源正在推进的工作。“常州的领导当时来我们工厂考察,讲要招才引才,除了工作条件,周围生活配套要跟上,能喝喝咖啡,小孩来了上学的问题也要得到妥善解决……”王志坤回忆道,常州工厂条件成熟后,高素质人才会慢慢转移到这里,便规划建立了研发中心。

  这次,调研团对常州新能源产业链发展历史进行了深入剖析,聆听了政府和企业两端的讲述,看到了常州市政府和各板块“多年磨一剑”的恒心,也体验了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惊险与峰回路转。可以说,在常州的这次调研,我们触摸到当下中国产业转型和突围升级的脉搏律动,真切感受到我们的祖国产业队伍在求索路上的坚持与不易……

  通过这次在产业一线的调研,调研团梳理出关于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方面的问题,有的常州已经在摸索,逐步有了答案,有的仍然需要更加多城市一起努力探索,让我们的祖国的产业链供应链更加坚韧,更具有竞争力和优势,为高水平发展铺就坚实基石。

  比如,调研中,不少企业负责人都提到人才问题:一种原因是原创研发及管理类高品质人才的引进问题,这些人才多集中在一线二线高能级城市,一般城市较难招引人才和留下人才;另一方面是产业工人待遇和稳定能力问题,产业工人流动性大的问题时常困扰着一些企业。一名企业管理人员说,他们花了很大精力培训的很多员工没多久就走了,会对公司制作带来较大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常州政府推出了“青春留常”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建立新能源实训基地开展岗前培训等,但在新能源产业快速地发展进程中,仍然需要继续攻坚。对此,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孙瑞东建议,各城市不仅要把高技术人才“引进来、留下来”,也要让大批的产业工人“赚得多、稳得住”,这需要地方政府与企业进一步协同发力,从技能、收入、医疗、子女教育等多重维度考虑,切实提高产业经济部门劳动者的福利待遇水平。

  另外,调研团发现困扰诸多城市的一个问题是,在当地新能源产业链发展得到逐渐完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不断聚集的背景下,城市何时能够发展起来一家本土汽车品牌,各地都在努力探索。

  孙瑞东表示,当城市在某一产业形成全链生态后,打造一家本土品牌的终端企业似乎是顺理成章,也有许多优势。但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能够生产出一款产品和能否卖得出去这款产品是两个维度的问题,后者需要研发、市场、品牌、公关等多个团队赋能,某一环节缺乏都难把产品和品牌做好,期待常州的探索实践能将答案早日揭晓。

  尽早谋篇布局、下好“先手棋”、抢占产业高质量发展制高点,是常州市能提出打造“新能源之都”的重要原因。《常州市委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之都的实施建议》于去年末正式出台,但依托制造业这一最厚实的家底和最鲜明的底色,早在十几年前,常州市就开始探索新的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从2015年以来中创新航、江苏时代等多家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入驻,到2016年的理想、2019年的比亚迪等整车企业进驻,再到如今发储送运四个环节完整布局,常州市每一步都走在“风口”之前,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逐渐形成一套规范化、协调化的产业政策体系。

  当前,在多个城市紧锣密鼓地追赶新能源浪潮时,常州市又找准自身突破点,新出台的《常州市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生态工作方案》,深度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引导现有企业逐渐进入新能源整车核心供应链体系,进一步强化完善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做到谋划尽早、政策先行,立足自身比较优势与产业基础,才能找准赛道、把握机会、抢先布局。这对各地超前、有力地布局未来产业,把握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机遇、抢占下一个产业制高点亦有一定的启示。

  现代快报调研采访组朱俊骏 熊平平 李梦雅 冯茜 宋体佳/文 顾闻 陈云龙/摄

上一篇:2021中国的航天
下一篇:软磁合金1J50镍基高温、塑性和磁特性、机械性能